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修行

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,找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大道至简 自然无痕  

2013-04-23 11:05:3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大道至简  自然无痕

 ——听于永正老师执教《一株紫丁香》

仙林小学  柏丽

    73岁的老人,白发苍苍,安享天命的时候,却热心地奔波忙碌,活跃在语文教育的热土上。这需要怎样的教育热情!有幸坐在学生席位上,听他执教《一株紫丁香》,我仿佛重归童稚时代。

听于永正老师执教《一株紫丁香》 - 张明红名师工作室 - 张明红名师工作室


    片段一:关于字词学习——突出重点  注重学法
    “同学们预习过课文,生字掌握了吗?”(掌握啦!)
    “好,看老师写一个字。(板书:“踮”)这个字读什么?”(一孩子读成“店”。)
    于老师就问:“看看书上标的第几声?”(第二次学生纠正过来了。)
    他接着问:“‘踮’是什么意思?”(学生答不上来。)
    “谁会做这个动作?请你踮起脚尖朝我走来。”于老师索性自己踮起脚尖,来来回回走了起来:“大家看到了吗?踮就是后脚跟立起来,前脚跟着地。踮起脚来走路有声音吗?”
    学生答:“没有。”
    【思考】关于生字词的学习,如何教学二类字?从音、义两个方面,于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:1.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。2.用动作演绎词语意思,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。3.2011年版《语文课程标准》要求,中年段字词学习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,体会关键词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。“踮起脚尖”走路是没有声音的,这恰好可以体现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,怕打扰老师备课、休息,孩子们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。一个“踮”字巧妙地串起了整篇课文的教学。
    片段二:关于概括大意——巧问 授法 易得
    于老师问:“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儿?”
    学生道:“写了小朋友们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。”
    于老师启发:“小朋友们什么时候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的窗前?”
    “一天夜晚。”
    “小朋友是怎么栽的?”
    “他们是悄悄地栽的。”
    “请你连起来说一说。” 
    “一天夜晚,小朋友们悄悄地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。”
    【思考】怎样教三年级的小朋友概括文章大意?有什么方法?大道至简,自然无痕。没有直接告诉,而是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这几个主要因素蕴含在巧妙的启发中,让学生自得,自悟。
    片段三:关于课文朗读——自然 简单 有效
    “请小朋友们思考:为什么要悄悄地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?”
    “怕打扰老师。”
    “那么应该怎样读?”
    小朋友们悄声练习。
    于老师请小朋友听他读。
    邀请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。
    于老师请小朋友们看着他面带笑容地朗诵。
    小朋友们模仿于老师的样子读得有滋有味。
    课文的朗读指导一直是老师们津津乐道的研究话题,于老师的朗读指导自然高效。他的主要特点是教师示范朗读,再抓住主要方法让学生反复练读,舍得给学生读书的时间。
    片段四:关于课文积累——PK  朴实  扎实
    课文朗读到一定阶段,于老师说:“下面给小朋友们2分钟时间,看谁能把课文儿背出来。”于老师让大家推荐一个胆儿大、背书背得好的孩子上台与他比赛。
    其间,老师在背第二段时背错了,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。于老师认真听小朋友帮他纠正错误,然后重新背诵。
    最后,于老师请小朋友们评判谁把课文背得最好。谁背得错误少,背得语气也好。他认为自己和小朋友并列第一,因为小朋友背诵时错得少,他背诵时语气好。
    【思考】关于语言积累,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。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:要想学生熟读成诵,老师得身先士卒。73岁的老人尚且如此,不怕犯错,敢于在课堂上和小朋友们比赛背诵,还让孩子们来评价谁背得最好。
    于永正老师堪称小语届的常青树,听他扎扎实实教学生读书、写字,我不禁热泪盈眶。于永正老师,可敬可爱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